- 作者:卿钰茜
- 时间:2024-01-18
- 点击:0
- 来源:
《乡土中国》读后感
2302石欣怡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怎样的社会?
——题记
乡土社会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稳定的熟人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呈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以个人为中心向外辐射,个人网络重叠构成了整个社会秩序。
家族而非核心家庭是乡土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族通过父系扩展,承担经济、政治等多种功能。男女有别和等级观念深入人心,礼治秩序而非明文法规约束着人们的言行。平和的权力关系和长老统治使乡土社会保持着稳定的状态。
费孝通先生用了十四篇文章论述了乡土社会的特点,读后实在感慨社会学的深奥。尽管成书于上个世纪,但生活中的学问在此也无不被淋漓尽致的体现。
书中第一章《乡土本色》中所说的“土气”,其实于现代社会而言,基本上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比如说某一个人长得“土气”,穿衣服的品味真“土”等。诸如此类的话,并不少见。
但费孝通先生却觉得这个“土”字用得很好。这个字在他眼中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指泥土。“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庄稼人一辈子都离不开泥土,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作者在书中也曾举出过相关的例子——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将炕上的泥土用红纸包起,塞在了“我”的箱子底下。她告诉“我”,水土不服时,可以用它煮点汤吃。是了,中国人对土地,对故乡的特殊情结在这些细微之处可见一斑。因为对“土”的眷恋,所以才有了“落叶归根”“衣锦还乡”之说。
第四章《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在这里将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与西洋社会里常见的“团体格局”做了详细的区分。西洋的社会就像捆柴一样——几束稻草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束捆成一挑。根根分明,井井有条,不会被模糊界限,一定分的清楚。
而乡工社会的“差序格局”则与此大不相同——这种社会关系是以“己”为中心而向外扩散的,作者在书中运用儒家思想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想团体中的分子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释名》中曾说过“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而且,这种社会是具有仲缩性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概也有此层含义。
虽然只有十四章,但对我来说理解起来却极为困难。乡土中国之所以是乡土的,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虽然此书完成于社会主义之前,但其内容永远鲜活地概括着任何一个时代。即便是在七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其中文字的韵味依旧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这里,体会到这本书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近乎不朽的生命力存在。理解乡土,才能谈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