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朝花夕拾》 2303班 文一名
  • 作者:卿钰茜
  • 时间:2024-01-18
  • 点击:0
  • 来源:

读后感《朝花夕拾》

2303班    文一名

第一次了解到《朝花夕拾》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但后来发现它的优美不仅仅停留于表面。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写下的,他在年老后回忆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回味无穷。昨日的花,等老了再拾起来重新欣赏。虽只有薄薄几十页,但它就像品味一杯淡雅的茶,开始觉得平平无奇,不知其到底在想什么,但等回味时便会感觉唇齿留香。

鲁迅先生不在乎他人看法的写作手法,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其中有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阿长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的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充满了唠叨,“满肚子是麻烦地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留《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这篇文章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朝花夕拾》像细数鲁迅先生从年少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如二十四孝图中的“孝子”,但认真品读过后,就会发现这些事并不是一个小故事这么简单,站在和平年代去看战争年代的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从书中读出了浓浓的无奈。在一个所有人都困于囚笼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的年代,唯他独醒,他想叫醒所有人,可到头来却无论如何都唤醒不了他人。他从想医治他人身体到想医治“他人思想,却收益甚微。

即使是这样,他仍不愿意放弃,从《朝花夕给》中我虽读出了无奈,但更多的却是一种信念,一种坚信中国可以站起来的信念,一种坚信中国人可以站起来的信念,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信念。如今泱泱大国已然站了起来,可我们依旧需要一股子可以让我们一生追求,坚守一生的东西。但如今我们大多数人身上却没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无数青少年自杀,他们因为一些小事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前途。

鲁迅先生的这篇《朝花夕给》所敲响的警钟不仅是为了叫醒当时的人更是想让人们的心里一直有一口警钟,有自己所坚守的东西。

《朝花夕拾》的原名又叫《旧事重》,对他逝去的岁月回忆,有真挚情怀,有无奈的感伤。这也十分耐人寻味,它同样反映着封建社会种种陋习,有人吃人血馒头,吃人肉。人们的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都受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批判,也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之一。

《朝花夕拾》中所传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明白了很多,期望成长之后的我回味过去时,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将自我的人生展现给出世人。

微信图片_20220518162341.gif